Sunday, May 9, 2010

也谈《叶问》

如果不是因为李小龙,“叶问”这名字是否也会像其他曾经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一样,在滚滚历史长河中卷起一阵漩涡之后,迅速地回归平静,流向汪洋大海。
在湍急的历史河流,有多少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已沉没在滚滚长河之中,被世人所遗忘?
这是古昔圣贤对人生是多么渺小、短暂所有的共同感悟与智慧。
历史,是那么错综复杂,在正史和野史中取得平衡,又是那么地困难。
尤其涉及人物传记,可能只是通过旁人口口相传,或自己口述。
有时基于对仙逝的人的一种尊重,只叙述那人在世时值得嘉许的部分;自述,又可能对一些不想让后人知道的事刻意隐瞒。
当然,这是我们中华文化中,“揭人不揭短”的美德。
但这可能造成我们对一个历史人物的认识和实际中有落差。
然,叶问是实实在在的历史人物,跟黄飞鸿、霍元甲齐名,同为满清末年,忧国忧民的武学家。
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垂帘听政,贪污腐败横行,名不聊生。
八国联军的血辱,八年抗战,国共内战,狠狠地压在当时中国人的肩上。
中国人被打击的不只是尊严,更是对生活的信心。
霍元甲创建精武门,让人通过习武来加强对自身的信心,同时以“自强不息”为习武者的砥砺。


时事造英雄
叶问,本为豪门子弟,受过严谨的家庭教育,七岁习武,师承陈华顺,后来成了咏春拳的衣钵传人。
永春拳,是一个叫严永春的女之创立,为南方以拳为主的短距离搏击术。
叶问,自小受儒家教育,温文儒雅,不像武侠小说里那些蛮横的武士。
《叶问》有句经典的对白:我们习武之人,精气十足,有时说话是大声了一些,并不代表我们粗鲁。
这就是一位武学家的一种深厚修养。
英雄往往只出现在动荡不安的时代。
国共内战,外来侵袭,赔了银子又割地,中国人被消耗得疲弱不堪。
国土受到觊觎,中国人受到外国人白眼,甚至被标上“东亚病夫”的称号。
还有一些地方大刺刺得挂上了“华人和狗”不能进入的招牌。
此时,只要有一个人能够站出来,把招牌踢下,为国族争一口气,那个人就会被视为英雄。
这一幕,李小龙在电影《精武门》浓彩重墨地演绎出来,挽回了中华名族的些许尊严。
其实,第一个将“华人和狗”招牌踢下的是叶问,不是李小龙。
后续如何,是否在现代武器的淫威之下狼狈而逃?
这不为人知,总之为个人的英雄史添上美丽的一页。
叶问跟日本人比武,打赢了,却中了枪,最后在友人的帮助下逃离佛山,去到香港。
这是电影的情节,英雄要逃,也要逃得轰轰烈烈。
其长子叶准解释,他是在比武之后在众人的拥护下仓促逃命,而且没有像电影那样把日本人打得落花流水。
英雄,应该是能屈能伸的,绝对不会愚蠢到以皮肉之身来抵挡荷枪实弹。


电影与现实中的抉择
洪金宝在《叶问2》里饰演的洪振南,为了生活选择了妥协。
但在与西洋拳术斗决的时候,说了一句振奋人心的话-----“为了生活,我可以忍,但侮辱我们中国武术就不能。”
多么简单又多么铿锵有力的一句话。
最后甚至以一死来捍卫武术的尊严。
最精彩的一幕,莫过于叶问以连环击,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打败了的西洋拳。
我在戏院,差一点就跟戏里的人一样站起来,振臂高呼。
“今天的胜负,我不是想证明我们中国武术比西洋拳术更加优秀。我只是想说,人的地位虽然有高低之分,但人格,不应该有贵贱之别。我很希望,从这一刻开始,我们可以学习怎样去互相尊重。”
我从激昂转向感动,眼眶泛起泪珠。
在戏里,叶问被塑造成一位爱家又爱妻子的男人。
他说:分胜负重要?还是回家跟家人吃饭重要?
戏外,叶问除了有个正妻之外,还有一个妾。
当然,我们不能因此抹煞他对妻子的忠贞,况且,要一个男人(尤其是在以前)同一个时候去爱超过一个女人,的确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
"不争之争,贵在中华",不管哪一门艺术或学问,到最后所追求的一定会是心灵上的层次。
李小龙不明白,或者说他还没有到能够明白的年龄就已匆匆离世。
叶问成就了李小龙的人生,李小龙圆满了叶问的生命。
我对这位一代宗师极其感兴趣,找了很多他的资料,看了生活的一些事迹,但就是找不到有关他的书籍或年谱。
突然觉得,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连串的故事,一部小说,甚至一部电影。
当把光辉的那一面无限度放大时,就会觉得那人是多么可爱、英勇;当把灰暗的那页一一曝光,就会觉得那人不过如此。
这道理其实很简单,就好像一个倾国倾城的美女,在显微镜下观看,就会发现其实也是由毛孔、脂肪等组织合成,与常人无异。
拉开距离来看,反而会觉得更美。
这也许,就是我人常讴歌的距离美吧!
《叶问2》的确值得一看,哪怕在虚虚实实中难以做个抉择。









Thursday, February 25, 2010

无题

原谅我更向往没有束缚的生活
不能为情牺牲 
去许个承诺
是我最大的错
情感路上几许疑惑
问我
我会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要过
何苦只为一个人而活
去难过
或失落


谁伤了谁
是谁错谁对
往事只能偶尔回味
越是追
越是心碎
斯人独憔悴


无法
再去牵你的手
去感受你的温柔
无法
再去凝视你的牟
去窥视你心跳的节奏
我想
解开这思念的魔咒
静静地
静静地
一个人走



朝阳依旧升起
日月不停更替
曾经的哭泣
短暂的欢喜
若干年后看回去
是否惊觉
人生啊
真是一场说不完的闹剧。。。

Tuesday, February 23, 2010

消逝了的爱

繁体字的“爱”,把“心”放在“受”之间,意思为用心去感受。
爱,可以是广义的芸芸众生,也可以是狭义的一人一物。
当爱成了一种染着的占有欲,想要去支配、去夺取,就会引发内心的热恼和不安。
可爱的事繁多,其中一种就是人。
当爱上的是有血有肉的人时,情绪将会受到更为强烈的的牵动,欲罢不能!
没错,这里想要说的正是世上最恼人的男欢女爱。
因为所谓的爱,得到了短暂的甜蜜,过后衍生的变成对彼此的一种要求和期盼。
一首黄舒骏的《恋爱症候群》,道尽了人间情爱的必然过程。
当曾经的“爱”已经消逝,从前的甜蜜与人事,都会变成痛苦的根源。
请大声地告诉我,哪有“爱”不会消逝?
五年前,一位好友情场受挫,我说了一些类似安慰又有点风凉的话。
“不要为了一棵树而放弃整座森林。”我说。
“难道你要等到二十五岁才尝试心碎的滋味?”他说。
一语成鉴,就在二十五岁这一年。
原来,当眼里只容得下一棵树时,就会忘记自己处在森林。
说得潇洒,只因为还没遇到。
刀锋上的蜜糖,用舌头去添,哪有不受伤的道理?
诗词上的意境,自己尝试了才会有更深的体会。
比如:斯人独憔悴!。。爱到深处多惶恐!
三、四年前在大学求学时,很理性地引经据典地写了一篇《男欢女爱》,刊登在佛学会的会讯。
当时有人因之而获得短暂的释怀,还前来赞叹。
若干年后看回去,百感交集,原来从前要安慰的是现在的自己。
“宿生为女时,见男便欢喜。今世得为男,又爱女人体。随在觉其污,爱从何处起?”
生生世世,我人为情流了多少的泪?这一生还要继续流下去吗?
不要去恨,毕竟人家也曾陪伴过自己走过人生的短暂岁月。
最好的报复就是自己过的很好,也希望对方过得很好。
哪怕对方已有了他人,也该有风度地去祝福。
一句“我们还是朋友”,是让大家都好下台的最佳对白。
无常之风会把所有的快乐和悲伤吹得无影无踪。
然,当辗转难眠,为情郁闷之时,凡夫如我者不禁也会仰空长叹一首千古吟咏的惨诗------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别离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最让人追求,也伤人最深。
矛盾!矛盾!







Monday, January 25, 2010

只因为生活

如果不是为了让自己和家人有更美好的生活,有谁愿意离开祖国,漂洋过海,去到异乡?
离开之前肯定有着一种心情,一种信念。
挥别了与爱人离别的惆怅,来日归来之时必然衣锦还乡。
漂泊是对稳定生活的一种强烈渴望。
生活所逼,身不由己!

X                 X                  X                   X                   X      
砂拉越地广人稀,偏远地方不时都会传来一首又一首生命的悲歌。
这儿的伐木业是经济的主干,造就了不少的财主。
而这群所谓的财主,都是从不知多少卑微外劳的身上层层叠起。
两位病人,两个不同的背景,却带有相似的故事。
他们都从邻国印尼过来,希望以劳力换取更美好的未来。
但现在,未来对他们来说是那麽的遥远。
不,应该说他们已经不再有未来。 
几天前,他工作时突然晕倒,神志不清,被送来医院之后被诊断出脑生了肿瘤。
雇主迟迟联络不上。
当联络上时也只是淡淡地说他会付清之前的医药费,但要送他回国。
外劳在这里无法享有医药福利,住在三等病房却要付一等病房的医药费。
出院后要等三天才能安排班机回国,这三天,他被安置在旅店。
回去,他不可能获得完善的治疗。
这无异於送一位曾经为自己奔波忙碌的人去死!
当一个人已经没有利用价值的时候,说再多也是徒然。
当一个人被金钱利益熏心时,仁义道德更被视为粪土。 
雇主问我,留他在旅店三天会有危险吗?
废话! 
我反问他: 工人是合法的吗?
他无语。
大家心照不宣。
当我在拿药给那外劳时,他以印尼腔的马来话说:"karang aku tak dapat keja, aku nak pulang rumah."
家,是每个人在彷徨无助时的最后依靠!
三天过去了,他回到家了吗?

 X                 X                  X                   X                   X 
又一位,在木厂工作时发生意外,头部严重受伤。
事故发上时是在2009年的最后一天晚上,但雇主到现在都联络不上。
故事情节真的非常单调,但就是一直在重演。
从印尼赶来的父亲茫然地在身旁守候。
在没有脑神经专科和不在加护病房的情况下,他的生存机率其实真的不大。
但他以顽强的生命力延续到现在。
每天去到病房,第一件事就是走到六号病床,检查他的药物成分是否需要作出调整。
他也不是没有反应,当医生在他喉咙插管和跟他说话时,他会流下眼泪,双手僵硬地轻轻颤动。
这是一个好现象,也是一个坏现象。
身体的抽搐无法以药物完全控制,当我们再次发现时,他的舌头已被自己咬断了一大截。


X                 X                  X                   X                   X
以前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听外婆述说她是怎样历经艰辛才从唐山(中国)来到州府(大马)。
那时一无所有,曾经以吃树皮来充饥。
那也是一个战乱、饥荒、贫困的时代,但终究是存活了下来。
只因为生活!
这一代的安逸是建筑在上一代的清苦与奋斗之上。 
如果他们那两位成功活下,回到的自己的祖国,他们又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向自己的后代叙述自己的历史?




Sunday, January 17, 2010

孤独与寂寞

孤独是一种状态;寂寞是一种内心的情绪反应。
有的人孤独,但却不寂寞;有的人寂寞,但其实并不孤独。
独自一人会感到寂寞,在人群中一样会感到寂寞。
最可怕的是亦孤独、亦寂寞。
有个朋友抗拒回家,面对空荡荡的房子,有种很不踏实的感觉。
又有个朋友经常出去泡夜店,把自己弄得疲惫,才不会有漫漫长夜的惆怅。
就算回家,也会马上播放音乐,麻醉自己。
或上网找人聊天,让自己有存在感。
我讨厌人群中的喧哗,向往孤独时的恬静。
以前,总以为自已是个按捺的住寂寞的人。
后来发现,其实不竟然。
周末,最容易有种很不自在,坐立不安的情绪。
这种不安叫寂寞。
也不是没事做,反而有很多想做但都还没去做的事。
但就是提不起劲,心沉沉的。
或者应该说心一直在往外奔驰,无法安住在当下。
这种感觉很不是滋味,甚至难受。
此时,听着李宗盛的《寂寞难耐》,不禁莞尔。
总是平白无故  难过起来
然而大伙都在  笑话正是精彩
孤独一人时容易胡思乱想,想过去、也想未来。
有时,因为寂寞而想起了某些人;有时,因为想起某些人而感到特别寂寞。
美学家蒋薰说:孤独是生命圆满的过程,不懂得与自己相处的人,不会懂得与别人相处。
著名女作家龙应台也说:孤独,是成就智慧的必然过程。
也好,平时汲汲营营,让自己有个跟自己相处、反省的空间。
开始翻阅摆满在书架,有些也已沾满尘埃的书籍,去排解内心的孤寂。
阅读,去体悟古夕圣贤的智慧。
内心因之获得非凡的喜悦和宁静。
这也许是古人常说的“书中自有黄金屋”。
孤独并不可怕;寂寞也无需去抗拒。
正视自己的情绪,先去接受这样的自己。
接受它、面对它、解决它、放下它。
寂寞不再难耐。
孤独。。。寂寞。。。寂寞。。。孤独 !

Sunday, January 3, 2010

变心

曾经喜欢过的人、事,若干年后看回去已不再喜欢。
曾经很热衷过的兴趣,现在却觉得索然无味,提不起劲。
曾经很抗拒的东西,现在也已开始慢慢地接受。
也许是独处的时间多了,最近写日记写得特别勤。
写日记,是情绪的某种发泄,也是生命的一个印记。
以前,总是喜欢把自己的一些看法、情感流露在字里行间。
写完了之后,不管写得好不好,情绪都会获得某种程度上的纾解。
因为在文坛的世界可以万马行空地想象,是与自我内心的交流。
也可能不是每一篇文章都想要发表出来,无需考虑到对方的认同。
两年前,我在新加坡买了一本日记簿,希望每天都写一篇日记,自我反省,告诉自己这一天没有白活。
犹记得,我的第一页是为一位挚友而写,当时他去了台湾读佛学院。
之后,就断断续续地去记载生活的经历。
生活枯燥乏味,觉得没什么特别事迹,也不知道想为自己生命留下什么?
没想到,来到砂劳越之后,日记本很快就写到最后一页。
现在发现,只要用心体会生活的一切,就算是简单不过的吃饭、睡觉都是自我的一种反省。
偶尔,翻回以前写过的东西,忍不住哈哈大笑。
为什么,以前会有这样愚蠢和无知的想法?
一些难过放不下的事,现在看回去根本不成问题。
但当时,偏偏又为之苦恼?
欢喜,也会随着时光徐徐流去。
看到以前的照片,勾起了无限的回忆。
很开心一起合作,嬉戏,但就是记不起对方的名字。
照片,能让记忆永恒停留在某个时刻。
人与人的相处容易产生可爱的爱染,以及可恨的厌恶。
爱染,是因为觉得对方很可爱;厌恶,是因为觉得对方很可恨。
多年后看回去,可爱的她,其实也不那么“可爱”;可恨的人却又变得“可爱”。
一切,都只是情感的蒙蔽。
情绪、思想、看法、作风,无不受无常风所改变。
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变心”?
还敢相信天长地久?海誓山盟?
我还再继续探索!